莫名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律失常吗
发布时间:2022-07-17

【基本信息】女、40岁

【疾病类型】心率失常

【治疗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治疗方案】归脾汤加减

【治疗周期】7天

【治疗效果】好转

初始患者

王女士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乏力,日间阵发性头晕,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经常做噩梦。王女士没有太重视,经朋友推荐每日自行口服冠心丹参滴丸和酸枣仁丸,自觉胸闷气短症状较前有好转,但睡眠依然没有明显改善。1周前王女士觉得胸闷乏力症状加重,日间头晕次数较前也有增多,并且不愿意吃饭,还有健忘、腹胀的症状,病情发作的时候,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王女士根本无法工作。于是王女士决定请假几天,好好来医院检查和治疗。

治疗经过

根据王女士自己的描述,这1周来胸闷、头晕发作的次数较前明显增多,冠心丹参滴丸的作用时间好像越来越短了,而且最近吃饭也吃不进去,还经常腹胀,腹泻。观察王女士的舌象,发现其舌淡红,脉诊发现其脉细弱,观察其面色发现面色较常人发白,综合分析是心血不足的表现。同时王女士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即为脾胃运化不足。诊断为心悸病,证机为心脾两虚。常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听诊时可闻及早搏。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未有显著异常。头核磁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少量反流。确诊为心律失常。于是中医汤剂予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以补气为主,当归、龙眼肉、大枣各以补血为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同时方中以白术、茯神健脾,脾主运化,将气血运化至全身。西医予β受体阻滞剂口服为主,早晚各一次,稳定心率。针灸针刺内关、神门两穴,每次埋针治疗,每日上午、下午各一次。

注意事项

患者首先应当进行适当的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及充足的睡眠,其次由于患者睡眠困难,尽量为其选择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控制噪音。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比如养花、散步等。同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预防感冒。饮食上,尽量保证均衡,注意季节和气候的比啊安化,提前做哈奥防护,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盛装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治疗效果

王女士住院共7天,在给予了稳定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稳定心率以后,第2天开始变无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的症状,口服汤药4天后,乏力症状也减轻,也开始能吃进去东西了,腹胀、腹泻的症状基本上痊愈,夜间再也没有失眠,做噩梦的症状了,但日间仍有头晕的症状。7天后,患者日间无头晕、胸闷的症状,每天都有充沛的体力。出院后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与锻炼,饮食切记暴饮暴食,合理摄入蔬菜,水果,避免大量饮酒、饮茶等,定期来复查,按时服药。

医生感悟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发力等。

文中患者一周前感觉胸闷乏力症状加重,来我院住院检查后诊断为心律失常,决定采取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住院7天后患者症状消失,疾病得到控制,我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平时生活中注意休息,尽力选择安静舒服的生活环境。同时定期进行复查,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友情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相关推荐
甲钻胺片主要治什么病
甲钴胺片可见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炎等疾病,建议到医院检查,根据医生指导用药。1、周围神经病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前体,更易进入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具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修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以及外伤或炎症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2、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别是因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甲钴胺片能有效提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症状。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甲钴胺片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过其营养神经和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过改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代谢,保护视网膜功能,甲钴胺片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5、神经炎:神经炎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营养神经作用,缓解症状。使用药物期间需要注意观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果出现明显恶心或者腹泻等症状,需要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662次浏览
2024-08-14
垂体瘤术后鼻孔流清水怎么办
垂体瘤术后鼻孔流清水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可能是轻微的脑脊液漏、鼻腔填塞不当、愈合不良、颅底骨质缺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重新填充、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可以到医院做详细检查。1、轻微的脑脊液漏:手术过程中对鼻腔或颅底的轻微损伤,导致脑脊液从鼻孔流出。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头部抬高、避免用力擤鼻和咳嗽等,以促进自然愈合。2、鼻腔填塞不当:术后鼻腔填塞物放置不当或过早移除,可能导致脑脊液漏。需要重新放置或调整鼻腔填塞物,确保填塞物适当压迫漏口,促进愈合。3、愈合不良:手术切口或损伤部位愈合不良,导致脑脊液持续漏出。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修复漏口,并使用组织移植物或生物胶等材料加强愈合。4、颅底骨质缺损:手术过程中去除的骨质过多,导致颅底骨质缺损,脑脊液通过缺损处漏出。可能需要进行颅底重建手术,使用骨片、生物材料或组织移植物等修复缺损。5、感染:脑脊液漏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如脑膜炎或鼻窦炎。需要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以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恢复。垂体瘤术后需要注意保持充分的休息,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如果有任何的不适,一定要尽早就医。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69次浏览
2024-10-15
睡不着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治疗
吴阿姨在治疗好围绝经期综合症之后,遗留了睡眠障碍这一毛病,因此来到我院进行治疗,吴阿姨日常只能睡2~3个小时,醒后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已经困扰了多年。我选择运用量表测评法来观测吴阿姨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评测完成后,采用了中医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在治疗20天后,吴阿姨已经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46次浏览
2022-10-17
天旋地转的感觉真不好啊应该怎么办
张阿姨是一位办公室文员,需要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因此出现了颈椎病。由于病情并不严重,因此不太重视,直到前段时间在做家务的时候,出现了恶心欲吐、无法站立、天旋地转的情况,同时还出现了右侧肢体麻木,西医专科检查后,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中医诊断为眩晕病。因此采取了针灸、推拿、点穴等方式辅助治疗。同时给王阿姨用了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静脉点滴,为了加强效果还联合了颈舒颗粒进行治疗。通过15天的治疗,目前张阿姨症状已经明显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10次浏览
2022-07-17
莫名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律失常吗
王女士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已经一年多了,在一周前王女士觉得症状出现了加重,在白天的时候头晕次数也比之前更多,还出现了健忘、不愿意吃饭等症状,因此来到我院进行检查治疗。中医通过舌诊面诊,判断王女士为心悸病,西医通过检查判断王女士出现了心律失常。因此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医主要使用补气养血的药物,配合针灸治疗,西医采用了稳定心率的药物,一周后已经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24次浏览
2022-07-17
一个心律不齐的56岁男性患者
李先生出现了偶尔心率加快、心慌等症状,在劳动后症状会加重,适当的休息一下,症状就会减轻,最近又出现了手足发凉、面色苍白、怕冷等现象,因此来到我院就诊,通过询问得知,患者在大量饮酒后,症状出现的次数明显变多。西医通过常规检查诊断为心律不齐、房性心动过速。中医通过舌诊、面诊判断为心悸病中的心阳不振,最后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同时给予了患者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的中药,通过治疗患者现在已经明显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35次浏览
2022-10-20
因右小指麻木,言语不利,诊断为一例小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
今天接诊的是一位65岁女性患者,她出现了行走不稳、言语欠清等现象,通过询问得知患者已经出现了4个月左右的高血压,一直用药物进行控制,患者还伴随着乙肝病史5年多,在自行服药治疗。西医通过检查考虑患者是由于小动脉闭塞引起的,中医四诊合参确诊为中风病之气虚血瘀证。采用了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西医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中医通过益气补血祛风、活血通络的中药方进行治疗。配合推拿、针灸等等。治疗一个月左右病情已经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0次浏览
2022-07-17
吕大爷的脑血栓应该怎么治疗
这位吕大爷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突然出现了间断性的头痛头晕症状越来越严重,后来因为跟家人争吵,受到了精神上的刺激,症状又进一步加重,入院后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判断吕大爷为中风,通过针灸加中药治疗,在治疗45天之后病情已经好转。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40次浏览
2022-10-16
常见的老年病脑萎缩
因为老年患者出现了记忆力越来越差等现象,还伴随着阵发性头痛等现象,通过把脉确诊为痴呆病,结合中西医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在治疗14天之后,目前症状已经明显的好转。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避免血脂,血压血糖的升高。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7次浏览
2022-07-17
脑萎缩应该如何治疗
接诊了一位年龄68岁的女性患者,这位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了头痛头晕等部门等症状,通过了患者的自我描述,加上仪器的检查确诊了脑萎缩,这是由于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引起的,最后决定用中药进行治疗,陈女士住院6天后,症状已经明显缓解。
张志辰 副主任医师 中医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33次浏览
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