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
就诊科室:
相关推荐
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震颤鉴别要点?
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震颤可从发病机制、震颤特点、病情进展、伴随症状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进行鉴别。1.发病机制: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打破了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平衡,从而引发震颤等一系列症状。而特发性震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同时也可能与环境因素及某些神经元功能异常有关。2.震颤特点:帕金森病的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即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如患者在放松时,手部会出现“搓丸样”动作,频率一般为4-6Hz,且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入睡后消失。特发性震颤则多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常见于维持某种姿势如伸手拿东西或做动作如写字、持筷进食时出现,震颤频率相对较高,通常为6-12Hz,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暂时减轻。3.病情进展:帕金森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时间推移,除震颤外,还会逐渐出现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行走等。特发性震颤病情进展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病情稳定,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仅在精细动作时震颤较为明显,如系扣子、用筷子夹菜等。4.伴随症状:帕金森病除震颤外,还伴有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小写征写字时字体越写越小、慌张步态走路时小步快速往前冲、便秘、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特发性震颤一般不伴有这些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部震颤,但通常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5.药物治疗反应:帕金森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后震颤等症状可明显改善。而特发性震颤对普萘洛尔、扑米酮等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左旋多巴类药物对其无效。若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震颤症状无明显改善,更倾向于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日常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帕金森病患者可进行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特发性震颤患者可针对性地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对帕金森病震颤缓解穴位?
中医针灸可通过刺激多个穴位来缓解帕金森病震颤症状,其中较为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穴、太冲穴、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刺激合谷穴能起到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帕金森病患者常因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出现震颤,合谷穴所在的大肠经与多经相连,刺激此穴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上肢肌肉的紧张度,进而缓解手部震颤。临床实践表明,对合谷穴进行针灸刺激后,部分患者手部震颤幅度和频率有所降低。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肝主藏血、主筋,帕金森病震颤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密切相关。刺激太冲穴可平肝息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节肝脏功能,滋养筋脉,改善因肝风扰动引起的肢体震颤,尤其对下肢震颤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许多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反馈,刺激太冲穴后下肢的稳定性增强,震颤减轻。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池穴归属足少阳胆经,又与阳维脉相交会,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开窍、平肝息风的作用。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在中医理论中有“风象”,刺激风池穴可有效驱散内风,调节头部气血运行,改善脑部供血,对头部及上肢震颤有明显调节作用,减轻患者头部不自主晃动及上肢的震颤情况。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是八会穴之筋会,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胆的功效。刺激阳陵泉穴能直接作用于筋脉,增强筋脉的约束能力,缓解肌肉痉挛,减轻震颤症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全身肌肉紧张导致的震颤,刺激阳陵泉穴可从整体上调节肌肉状态,使肢体活动更为协调,震颤程度得到缓解。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若在针灸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不适,如局部疼痛加剧、头晕等,及时告知医生。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帕金森病早期与特发性震颤区别?
帕金森病早期与特发性震颤的区别有震颤特点、肌肉僵直、运动迟缓、起病方式、对生活影响等。1.震颤特点:帕金森病早期多为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在静止时出现抖动,如拇指与食指呈“搓丸样”动作,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特发性震颤主要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在维持某种姿势或做动作时出现,如拿水杯、写字时震颤明显。2.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早期可出现肌肉僵直,患者常感觉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可出现“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特发性震颤一般无肌肉僵直表现,肢体活动相对灵活。3.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早期会有运动迟缓的症状,如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小写症,特发性震颤患者运动速度通常不受影响,只是在震颤发作时影响动作的准确性。4.起病方式:帕金森病多为隐匿起病,病情逐渐进展,特发性震颤起病也较为隐匿,但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且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有时多年变化不明显。5.对生活影响:帕金森病早期除震颤外,还会因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特发性震颤主要影响患者做精细动作和特定姿势下的活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不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帕金森病早期还是特发性震颤患者,都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帕金森病患者若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特发性震颤患者若震颤影响生活,也需咨询医生评估治疗。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小儿眼球震颤如何治疗
小儿眼球震颤可能是生理性眼球震颤、遗传因素、外伤、先天性白内障、眼肌失调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配合医生治疗。1、生理性眼球震颤:常见于婴幼儿期,可能与疲劳、紧张、焦虑、药物副作用或刺激眼部神经有关。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症状可能逐渐消失。2、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是眼球震颤的常见原因,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眼球组织或眼神经表达异常或不完全。这种情况下,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3、外伤:脑部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眼球运动控制失调,进而引发眼球震颤。也采取眼肌训练或视觉训练,有助于提高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4、先天性白内障:内耳迷路病变和引起婴幼儿期视力高度减退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可能导致眼球震颤。可能需要通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5、眼肌失调:当眼睛的肌肉不能正常协调时,就会导致眼球震颤。这可能是由于遗传、神经系统问题或其他身体疾病引起的。可以配戴三棱镜等光学矫正设备,可以改善眼球震颤的症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量不要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以免影响视力健康。
黄东生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房颤和室颤这两大身体震颤会直接导致哪种情况突变
房颤和室颤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状态,分别指的是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动脉栓塞、呼吸急促与疲劳、头晕与晕厥等。1、心绞痛与心力衰竭:房颤时,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能引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而心力衰竭则是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2、动脉栓塞:房颤患者由于心房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血液循环进入动脉系统,导致动脉栓塞,特别是脑栓塞,可能引发失语、偏瘫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3、呼吸急促与疲劳:房颤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起呼吸急促和疲劳感。是因为心脏无法为身体各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4、头晕与晕厥:房颤患者由于心跳不规律,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晕和晕厥的症状,可能突然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室颤导致的突变情况包括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意识丧失与抽搐、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室颤是心室快速、不协调地颤动,颤动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出血液,使全身器官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导致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2、意识丧失与抽搐:室颤发生时,患者可能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的症状。因为心脏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导致大脑功能受损。3、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随着室颤的持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的症状。因为心脏失去了正常的泵血功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4、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果室颤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因为全身器官长时间缺血缺氧会导致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下降。房颤和室颤都是严重的心脏疾病状态,可能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动脉栓塞、呼吸急促、疲劳、头晕、晕厥、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等多种严重的身体突变情况。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曲家珍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因性震颤怎么回事,怎么办
心因性震颤可能是轻度焦虑、情绪波动、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药物疗法进行治疗。1.轻度焦虑:日常生活中的小压力或紧张情绪可能导致轻微的震颤。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来缓解焦虑,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减轻症状。2.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身体的震颤反应。情绪管理是关键,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情绪表达和沟通技巧来改善情绪状态。3.社交焦虑: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或不安,可能引发震颤,尤其是手部或声音的颤抖。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逐步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4.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可能出现持续的焦虑和震颤,尤其是在回忆起创伤经历时。专业的心理治疗,如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如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具体治疗需遵医嘱。5.严重的心理障碍:如重度抑郁症或焦虑症,长期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的震颤,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改变、失眠等。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和遵医嘱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片、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来综合管理。平时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不要吸烟、饮酒,而且不宜长时间熬夜。
曲家珍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双眼球震颤是怎么回事
双眼球震颤的原因非常多,可以分为眼源性因素、耳源性因素、中枢性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1、眼源性因素:如果存在先天性眼球发育畸形、眼部神经或肌肉发育不良,以及白内障、色盲、黄斑损害等眼部疾病,会出现双眼球震颤,需要针对眼部疾病进行治疗,如手术矫正、佩戴矫正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等。2、耳源性因素:如果存在耳部疾病,比如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前庭功能损伤等耳部疾病可能间接影响眼部,导致眼球震颤。需要治疗原发耳部疾病,比如梅尼埃综合征的患者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丁片、盐酸氟桂利嗪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3、中枢性因素:如果存在中枢系统的疾病,比如脑炎、脑部肿瘤、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眼球震颤,也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比如脑部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4、遗传因素:部分眼球震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可通过佩戴三棱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改善。5、其他因素:如果出现了药物中毒、酒精中毒、长期暴露于强光或振动环境等,也可能导致眼球震颤,需要停止使用有害药物、戒酒、改善工作环境等。双眼球震颤的原因比较多,应及时就诊,根据具体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吴烈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眼球震颤能治好吗
眼球震颤是否能治好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病因,对于一些可治疗的病因引起的一般可以治好,但是如果是先天性眼球震颤或者是神经系统引起的,一般无法完全治愈,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就诊。1、能:眼球震颤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眼球震颤是由某些可治疗的病因引起,如白内障、屈光不正、眼部炎症等,通过及时治疗这些原发疾病,眼球震颤的症状可能会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除。2、不能:对于大多数先天性眼球震颤或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眼球震颤,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佩戴特殊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矫正屈光不正,缓解眼球震颤带来的视力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位置,减少眼球震颤的幅度和频率。眼球震颤的原因不同,是否能治好也是不确定的,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的病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
吴烈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先天性眼球震颤怎么办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眼部运动障碍,通常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就出现,表现为眼球不自主的快速震颤,可能会影响视力和眼睛的对焦能力。一般可以通过眼科检查、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支持与适应等方法处理,需要到正规医院做检查和治疗。1、眼科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视力变化和眼球运动情况,通过视力测试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2、视觉训练:一些患者可能会从视觉训练中受益,帮助改善眼睛的协调性和对焦能力。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或特制眼镜,帮助提高视力。3、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眼球震颤的症状。4、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手术可以调整眼肌的位置,以减少眼球震颤的幅度。手术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适合有明显影响视力的患者。5、心理支持与适应:对于因眼球震颤而感到自卑或焦虑的患者,心理咨询可能有帮助。学习如何适应眼球震颤带来的视觉挑战,如调整视线或使用其他感官来补偿。治疗期间需要养成良好的营业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要定期到医院眼科做检查,了解恢复情况。
吴烈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眼球震颤的患者还有弱视该怎么治疗
白内障手术后眼睛出现不适症状,可能由多种专业因素导致,主要包括角膜损伤、术后感染、视力变化、眼压变化、手术刺激。1、角膜损伤:手术过程中,如果切口位于角巩膜缘边界或角膜上,可能会意外切断神经末梢,导致角膜受损,影响泪液分泌。这会引起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此类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如聚乙烯醇滴眼液等进行缓解。2、术后感染:若术后对切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眼部感染,表现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此时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红霉素肠溶片等进行治疗。3、视力变化:术前如果镜片度数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术后视力未达到理想状态,引起眼睛不适。此时需重新测量度数,考虑是否再次放置人工晶状体。4、眼压变化:手术过程中眼内粘弹剂残留或残余晶状体皮质可能导致术后眼压升高,引起眼部肿胀、胀痛等不适感。这通常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进行干预。5、手术刺激:手术本身对眼部组织的刺激也可能导致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轻微疼痛、流泪等症状。这是正常生理反应,一般随时间逐渐缓解。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后眼睛不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术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过度用眼,并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顺利。如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吴烈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相关专家

杨丽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肾病科

卢跃卿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中医科

徐永忠 副主任医师
临湘市人民医院
眼科

张越颖 主任医师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中医科

任德广 副主任医师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