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的适应症有轻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协调性差、存在部分主动运动能力、肌肉痉挛状态得到一定控制、运动功能恢复处于迟缓期或恢复期早期等。脑卒脑卒中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的禁忌症有严重认知障碍、上肢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
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的适应症:
1.轻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病情稳定后,患者上肢存在轻至中度的无力、活动受限等问题,如手臂不能抬起、手腕无法灵活转动等,通过外骨骼设备辅助,可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2.肌肉协调性差:患者上肢肌肉间的协调性受损,导致动作不流畅、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如不能准确抓取物品。该设备能帮助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增强肌肉间的配合能力。
3.存在部分主动运动能力:虽然上肢运动功能受限,但仍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者,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可提供助力或阻力,辅助其进行主动运动训练,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
4..肌肉痉挛状态得到一定控制: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患者,在痉挛状态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使用该设备可在避免加重痉挛的前提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拉伸,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
5.运动功能恢复处于迟缓期或恢复期早期: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迟缓期或恢复期早期阶段,患者身体对康复训练有较好的适应性,此时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进程。
脑卒中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的禁忌症:
1.严重认知障碍:存在严重痴呆、意识模糊、无法理解指令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配合康复训练,不能正确使用该设备,可能导致训练无法进行或发生意外。
2.上肢骨折未愈合:上肢部位存在新鲜骨折且尚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使用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进行训练可能会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3.严重骨质疏松: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骼脆性增加,强度降低,在使用设备训练过程中,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因此不适合使用该设备。
4.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上肢皮肤存在开放性伤口、溃疡、疖肿等破损或感染情况,使用外骨骼设备可能会加重局部损伤,导致感染扩散,不利于伤口愈合。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等患者,身体无法耐受康复训练过程中增加的心肺负担,使用该设备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使用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适合使用该设备。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如有疼痛、不适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设备需定期维护和校准,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患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若患者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未愈合等情况,禁止使用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