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夜间游走防走失与监护方案包含对居住环境进行安全改造、合理运用定位设备、调整患者日常作息、设置明显身份标识以及强化夜间监护措施等关键内容。
1.居住环境安全改造:在患者居住的房间及整个住宅区域,安装夜间照明设备,如过道、卧室、卫生间的感应夜灯,保证患者夜间行动时视线清晰,避免因看不清路而慌乱游走。加固门窗,安装安全锁,选择患者不易自行打开的锁具类型,防止其在夜间趁人不备走出家门。对家具进行合理布局,移除可能阻碍患者行动或导致其摔倒的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2.合理运用定位设备:为患者配备的定位手环或定位脚环,此类设备具备实时定位功能,家属可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患者位置。选择具有超长续航能力的定位设备,确保夜间持续工作。部分定位设备还带有电子围栏功能,可设定安全范围,一旦患者超出该范围,家属手机会立即收到警报提醒,方便及时寻找。
3.调整患者日常作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日常作息时间表,鼓励其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做简单的康复运动等,减少白天睡眠时间,这样有助于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提升,降低夜间游走的可能性。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安排患者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形成生物钟,稳定作息节奏。
4.设置明显身份标识:制作身份识别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家庭住址、家属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将卡片放置在患者口袋内或制作成项链、手链让其佩戴,以便万一走失被他人发现时,能及时联系到家属。在患者衣物上,可使用特殊的防走失标识贴纸,这些贴纸具有夜光功能,在夜间也能清晰可见,增加辨识度。
5.强化夜间监护措施:安排家属轮流在夜间照看患者,在患者卧室安装监控摄像头,方便家属在其他房间也能随时观察患者夜间动态。若患者出现夜间游走迹象,如频繁翻身、坐起,家属应及时安抚,轻声陪伴患者再次入睡。还可在患者床边设置铃铛或其他简易警报装置,患者下床时能及时提醒家属。
家属要时刻保持警惕,将防走失与监护措施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定期检查定位设备电量及功能是否正常,确保其随时可用。关注患者日常情绪和行为变化,若发现患者有异常躁动或游走倾向加剧,及时与医生沟通。耐心陪伴患者,给予其足够的关爱与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