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偏头痛与雌激素波动密切相关,在药物选择上,可考虑非甾体抗炎药、曲坦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预防性药物以及调节雌激素水平的药物,不同药物有其独特的适用情况与注意事项。
1.非甾体抗炎药:在偏头痛发作初期,可选用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头痛。布洛芬一般剂量为每次0.3-0.6克,每4-6小时一次。萘普生每次0.25-0.5克,每日2-3次。此类药物对轻、中度头痛效果较好,但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痛,有胃溃疡等胃肠疾病患者需慎用。
2.曲坦类药物:对于中、重度月经期偏头痛,舒马曲坦、佐米曲坦等曲坦类药物较为有效。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激动5-羟色胺1B或1D受体,收缩颅内血管,抑制神经肽释放,从而减轻头痛。例如舒马曲坦,一般口服剂量为25-100毫克,若头痛复发,可在2小时后重复用药,但24小时内较大剂量不超过200毫克。不过,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嗜睡、胸闷等不良反应,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
3.麦角胺类药物:麦角胺咖啡因片等麦角胺类药物,通过收缩脑血管,减少脑动脉搏动幅度来缓解头痛。通常在头痛发作早期服用,一次1-2片,若30分钟后无效,可再服1-2片,但24小时内不超过6片。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孕妇、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
4.预防性药物:对于频繁发作的月经期偏头痛患者,可考虑使用普萘洛尔、托吡酯等预防性药物。普萘洛尔能降低血管对刺激的反应性,一般从低剂量开始,如每次10毫克,每日3次,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托吡酯可调节神经递质,初始剂量每晚25毫克,逐渐增加。预防性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可能有疲劳、体重变化等副作用,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
5.调节雌激素水平的药物:鉴于雌激素波动与月经期偏头痛相关,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贴片、口服避孕药等调节雌激素水平。雌激素贴片可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使用,补充雌激素,维持体内激素稳定。口服短效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周期,减少偏头痛发作。但使用此类药物要注意其对月经周期、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有血栓风险等禁忌证的患者不能使用。
月经期偏头痛患者,日常要留意记录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包括发作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等,为医生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月经期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