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就诊科室:中医科中医感染科感染科儿科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于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本病常于夏秋季发生,发病前患者常有进食不洁食物以及不当饮食等流行病学史。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严重的患者还可伴随全身毒血症,甚至出现中毒性脑病以及感染性休克。
相关推荐
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多少
细菌性痢疾灌肠时,插管深度通常为10至15厘米,深度能够确保药物充分到达直肠和乙状结肠,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插管时需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灌肠液温度应接近体温,通常为37摄氏度左右,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灌肠液的量和药物浓度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一般成人每次灌入量为200至500毫升。灌肠后应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15至30分钟,以增强药物吸收。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无菌,防止继发感染。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3456次浏览
2025-02-18
慢性细菌性痢疾最好的灌肠方法是什么
慢性细菌性痢疾最好的方法不是灌肠,灌肠治疗是一种局部给药方式,可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常用的灌肠液包括抗生素溶液、抗炎药物及黏膜保护剂。将药物溶解于温生理盐水中,通过肛管缓慢注入肠道,保留20-30分钟。灌肠前需排空肠道,灌肠后保持卧位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该方法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或药物耐受的患者。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5159次浏览
2025-02-17
细菌性痢疾会不会传染
细菌性痢疾一般会传染,可以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进行检查,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如果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或者是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发生了密切接触,可能会被传染,而且也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导致腹泻、腹痛或者是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该疾病学龄前儿童患病比较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片或者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志贺菌败血症或者是关节炎症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饮食的健康与卫生,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能够增强体质。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103次浏览
2024-05-15
肠疗新策略:告别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烦恼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患者,我们亲切地称她为“灌肠达人”。这位患者因为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导致痢疾反复发作,痛苦不堪。[可怜] 那天,她愁眉苦脸地来到我的诊室,问我:“医生,我这痢疾老是反复发作,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啊?”我笑着说:“您这是‘灌肠达人’,我们得给您找到一个‘终极灌肠法’。” 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我决定给她采用一种新的灌肠方法。我告诉她:“您以前可能用的灌肠方法不太适合您,这次我们要用一种更加温和、有效的灌肠法。” 我给她开了一种含有抗生素的灌肠液,同时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我笑着说:“您就像在家里给自己做‘肠疗SPA’,不仅能消炎,还能让您的肠道做一次深度清洁。” 患者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出来:“原来灌肠还可以这么轻松愉快吗?”我点头说:“当然,您只要按照我教您的方法,定期进行灌肠,相信您的痢疾一定能得到控制。” 患者按照我的方法进行了几次灌肠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她高兴地告诉我:“医生,您的方法真的太有效了,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期待] 我想,这位患者的经历可能代表了许多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心声。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希望能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到,治疗疾病并非只有痛苦和困扰,有时候,换一种方式,就能让治疗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最后,记得点赞哦!让我们一起为健康点赞,为生活点赞!
于彦芳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655次浏览
2024-05-04
探究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的奥秘
近期,我就遇到了一位因灌肠插管深度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在此,我想以这位患者的案例为鉴,与大家共同探讨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的奥秘。患者男性,45岁,因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根据病情,我们为其制定了灌肠治疗方案。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灌肠插管深度不当,导致病情加重,患者痛苦不堪。你知道为啥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这么重要嘛?听我和你说呀。如果插管太浅啦,那药液就没办法充分到达病变的地方呀,这样就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呢。要是插管太深了呢,又很容易损伤肠道黏膜,会让病情加重哦,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呢。还有呀,如果插管不恰当的话呢,就可能让药液流到正常的肠道里去,这样会引发菌群失调哦,然后就会进一步加重腹泻之类的症状啦。关于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这个问题呀,咱们得这样来解决哦。要严格去掌握插管的深度呀,得根据患者的年龄呀、身高呀、体重这些因素,合理地去确定插管到底多深合适哦。一般来讲呢,成人的插管深度呀以7-10厘米比较好哦。插管的时候动作可得轻柔一些呀,可别暴力去插,不然会损伤肠道黏膜的哟。同时呀,得保证插管过程中药液能很顺畅地流进去,可别让空气进到肠道里啦。还有哦,在灌肠的过程中呀,要密切留意患者病情的变化呢,如果有啥异常呀,就得马上停止灌肠,然后赶紧采取相应的措施哟。而且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定期去评估治疗效果,好调整治疗的方案呢。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成功为患者调整了灌肠插管深度,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位患者的案例提醒我们,在治疗细菌性痢疾过程中,灌肠插管深度至关重要。作为医生,我们要严格掌握插管技巧,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总之,细菌性痢疾灌肠插管深度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应从患者实际出发,严格掌握插管深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家不要忘记动动自己的小手点赞哦![大笑]
胡立明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513次浏览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