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就诊科室: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巩膜发生黄染的现象。
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17.1~34.2μmol/L之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相关推荐
出现黄疸都有哪些原因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它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可由多种原因导致,比如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溶血、药物因素、心脏病并发症等。1、肝细胞损害:各种导致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引起黄疸,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细胞受损后,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肝细胞坏死使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最终引起黄疸。2、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胆汁淤积等;肝外胆汁淤积主要由胆总管结石、狭窄、肿瘤、蛔虫等引起。由于胆道阻塞,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3、溶血: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可导致溶血性黄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疟疾等。大量红细胞破坏后,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同时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还可削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从而出现黄疸。4、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进而引起黄疸。5、心脏病并发症:严重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时,由于肝脏淤血,肝细胞缺氧受损,也可出现黄疸。准确判断黄疸的原因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于彦芳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阻塞性黄疸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什么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起黄疸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邪、瘀血阻滞,治疗原则以疏、清、通为主,通过辨证施治来调理。中医调理阻塞性黄疸的方法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中化湿、外治法、针灸疗法等。1、清热利湿:对于湿热阻滞型的阻塞性黄疸,中医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茵虎合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茵陈、虎杖、大黄、生姜等。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虎杖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大黄则能降泄瘀热。2、活血化瘀:瘀积发黄证患者常表现为身目黄染、肤色晦暗、胁下癥块等。中医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方剂如隔下逐瘀汤,方中桃红、红花、赤芍等药物可活血化瘀,茵陈、大黄能泻热化瘀且退黄。3、温中化湿:寒湿阻滞证患者多见身目俱黄、色泽晦暗、神疲畏寒等症状。中医采用温中化湿的方法,常用方剂为茵陈术附汤,方中茵陈、附片温化寒湿且利胆,白术、干姜、甘草健脾温中。4、外治法:包括吹鼻疗法、敷脐疗法、药浴法等。例如,敷脐疗法可用栀子、面粉和鸡蛋清调和作饼敷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5、针灸疗法:针灸也是中医调理阻塞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穴位包括脾俞、百会、中脘、心俞、涌泉、足三里等。通过针刺或灸法刺激这些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改善黄疸症状。中医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于彦芳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生儿黄疸一般多长时间消退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消退时间有所不同。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会延迟至3-4周消退。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尚未成熟,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出现黄疸。随着宝宝肝脏功能逐渐完善,能够有效处理胆红素,黄疸会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值超过相应日龄正常范围,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黄疸退而复现。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如新生儿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胆红素过高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若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拒奶、发热等,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于彦芳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溶血性黄疸的病理机制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裂,释放大量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黄疸。其病理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红细胞破裂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红细胞本身异常、红细胞外部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红细胞本身异常如红细胞膜结构缺陷、红细胞酶缺乏等,可使红细胞易破裂。红细胞外部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药物、毒素等,可损伤红细胞膜,导致溶血。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机体产生抗体破坏自身红细胞。遗传因素如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红细胞易被破坏。感染因素如某些病原体感染,如疟疾,可破坏红细胞引发溶血。在病理过程中,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会被肝脏分解成胆红素。然而,过多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溶血性黄疸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遗传性溶血性黄疸由基因突变引起,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后天性溶血性黄疸可能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变深、腹部不适、乏力等。严重的溶血性黄疸还可能导致肝脾肿大、贫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诊断溶血性黄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检查、血液培养等。治疗溶血性黄疸的目标是治疗潜在的原因,纠正贫血和其他并发症。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输血、肝移植等治疗。对于一些遗传性溶血性黄疸疾病,还需要进行基因治疗或者骨髓移植。
于彦芳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黄疸一般多长时间消退
不同况黄疸消退时间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能3-4周消退。2.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较久,可能2-3个月才逐渐消退。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经治疗,快的1-2周可消退,病情复杂的可能更久。4.肝细胞性黄疸:取决于肝脏疾病恢复情况,短则数周,长则数月。5.梗阻性黄疸:若梗阻解除及时,可能1-2周开始消退,否则会持续存在。黄疸日常生活中应多补充水分,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遵医嘱用药或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观察黄疸变化,若加重或伴随发热、腹痛等异常,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黄疸嗜睡一般睡多久
黄疸嗜睡患者的睡眠时间没有固定标准,会受到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治疗情况、和其他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相关分析:1.病情较轻:如果黄疸是由轻度的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引起,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可能嗜睡程度较轻,每天睡眠时间可能比平时多2-4小时,仍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相对清晰。2.病情较重:当黄疸严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时,嗜睡会明显加重,每天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甚至可达16-20小时,且很难被唤醒,即使唤醒也意识模糊。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黄疸的耐受和反应不同。有的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在黄疸程度相似的情况下,嗜睡表现可能相对较轻,睡眠时间增加相对少,而体质较弱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嗜睡,睡眠时间增加更显著。4.治疗情况:如果针对黄疸的病因进行了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好转,嗜睡情况会逐渐改善,睡眠时间会逐渐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嗜睡会持续加重,睡眠时间也会不断延长。5.其他因素: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等也会影响嗜睡程度和睡眠时间。比如老年人可能本身身体机能较差,在黄疸时更容易出现嗜睡,且恢复相对较慢,睡眠时间可能较长。黄疸嗜睡时,要营造安静、昏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密切留意睡眠时长和状态,若出现昏睡难唤醒等异常需警惕。让患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且定时帮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黄疸相关方面的正常值有总胆红素值、直接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新生儿黄疸值、成人黄疸值等。1.总胆红素值:3.4~17.1μmol/L。2.直接胆红素值:0~6.8μmol/L。3.间接胆红素值:1.7~10.2μmol/L。4.新生儿黄疸值: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1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5.成人黄疸值: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检测黄疸,要空腹采血,前3天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色素食物。检查前不要熬夜、大量饮酒或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结果。新生儿测黄疸时要保持安静配合。若指标异常,需复查,遵医嘱进一步检查治疗,明确病因。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生理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消退时间与足月儿、早产儿、喂养情况、个体差异、辅助因素等有关。1.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开始消退,通常不超过2周。2.早产儿:黄疸出现时间可能稍晚,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开始消退,一般需要3-4周才能完全退完。3.喂养情况:如果新生儿喂养良好,摄入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促进排便,有助于黄疸的消退。一般来说,喂养正常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会在上述范围内。4.个体差异:不同新生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具体的黄疸消退时间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新生儿可能会在标准时间内稍早或稍晚退完黄疸。5.辅助因素:适当的阳光照射,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和生殖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也可能对黄疸的消退有一定帮助,会使黄疸消退时间略有缩短,但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大幅度变化。生理性黄疸期间,要密切留意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一般出生2-3天出现,1-2周内消退。保证宝宝充足喂养,多吃多拉促进胆红素排出。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精神、吃奶、睡眠等状态,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成人黄疸的症状
成人黄疸的常见症状有皮肤发黄、尿液颜色改变、粪便颜色改变、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等。1.皮肤发黄:这是较为直观的表现,皮肤尤其是面部、巩膜(眼白)、手掌等部位会逐渐出现黄染现象,且黄染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2.尿液颜色改变:尿液颜色往往会变深,可呈浓茶色,主要是因为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增多所致。3.粪便颜色异常:大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陶土样色,多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因胆汁排泄受阻,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影响了粪便的正常颜色。4.消化道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部不适等情况,多是由于黄疸相关疾病影响了消化系统功能。5.全身症状:可出现乏力、疲倦、发热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有皮肤瘙痒症状,尤其在黄疸持续或加重时,瘙痒感会更明显。成人黄疸日常生活中,饮食上控制脂肪,保证营养均衡,多补充水分。生活中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密切观察黄疸及伴随症状变化,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瘙痒时避免搔抓,按指导缓解,助病情恢复。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大黄疸可以自愈吗
黄疸能否自愈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通常大黄疸难以自愈。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生理性黄疸常可自愈,多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逐渐消退,这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导致,无需特殊治疗。但大黄疸一般是病理性黄疸,成因复杂,像肝细胞受损,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影响胆红素代谢;胆管堵塞,胆结石、胆管癌等阻碍胆红素排泄;还有溶血性疾病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这些情况都不会自行好转。所以,生理性黄疸可能自愈,而大黄疸多为病理性,不仅无法自愈,还会随病情进展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相关专家

杨丽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肾病科

马珊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商业供销职工医院
妇科

任德广 副主任医师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金津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男科

徐永忠 副主任医师
临湘市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