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中医泌尿外科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各种神经源性因素导致膀胱收缩无力,而使患者出现排尿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智力障碍、多系统萎缩、脊髓病变等都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主要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以及遗尿等。
相关推荐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间歇导尿与膀胱容量训练方法是怎样的?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间歇导尿与膀胱容量训练方法是怎样的间歇导尿方法有饮水计划、膀胱手法挤压、反射性排尿训练、间歇导尿、盆底肌训练等。1.饮水计划:制定规律的饮水时间表,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150ml左右,每日总饮水量约1500-2000ml,避免短时间大量饮水。2.膀胱手法挤压: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其余手指置于下腹部,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缓慢轻柔地挤压膀胱,促进尿液排出。3.反射性排尿训练:寻找刺激排尿的扳机点,如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等,引发排尿反射。4.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导尿间隔时间,一般每4-6小时导尿1次,逐渐延长间隔,以增加膀胱容量。5.盆底肌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收缩肛门及会阴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2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4组。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手法挤压用力过猛导致膀胱破裂。严格执行饮水计划,记录出入水量。间歇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若训练过程中出现血尿、发热、疼痛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循序渐进。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801次浏览
2025-03-31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之路:她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
神经源性膀胱,听起来可能很陌生,但它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 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膀胱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排尿困难或其他症状。今天,我要分享一个关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真实故事,希望能给同样遭遇的你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小丽,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一场意外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出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她感到无比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但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她开始了艰难的康复之路。 具体操作与个人经验分享 定时排尿:小丽需要定时排尿,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起初,她很难掌握这个节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排尿时间。 膀胱训练:通过膀胱训练如按规定时间排尿,并逐渐延长排尿的时间间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 用意识控制膀胱的感觉刺激,重建大脑皮质对膀胱功能的控制,小丽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排尿。这需要耐心和坚持,但她逐渐看到了成效。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这样的困境,小丽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例如看书、跑步、听音乐等。她相信自己能够康复,也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症状。  针对不同阶段的人,具体建议如下: 初期阶段: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康复阶段: 定期进行膀胱训练,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坚持适当的运动,促进身体的康复。 稳定阶段: 继续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和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复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好转。 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帮助更多的人。 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小丽终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节奏。她不再受神经源性膀胱的困扰,而是以一个更加积极、自信的态度面对生活。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境,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健康财富小助手
895次浏览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