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就诊科室: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相关推荐
失眠超3月抑郁症与焦虑症睡眠障碍区分?
抑郁症睡眠障碍特点有早醒、睡眠维持困难、入睡困难相对较轻、睡眠驱动力下降、与情绪的关联等。焦虑症睡眠障碍特点有入睡困难、夜间易惊醒、浅睡眠增多、与焦虑情绪同步、睡前焦虑加重等。一、抑郁症睡眠障碍特点1.早醒:最具特征性,往往比平时醒来的时间提前2-3小时,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2.睡眠维持困难:夜间容易频繁觉醒,睡眠片段化,整体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精神萎靡。3.入睡困难相对较轻:与焦虑症相比,抑郁症患者入睡困难的程度可能稍轻,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入睡问题。4.睡眠驱动力下降:对睡眠的需求似乎减少,即使睡眠不足,也没有强烈的补觉欲望,这与抑郁症导致的精力减退、兴趣缺失有关。5.与情绪的关联:睡眠障碍在清晨加重,此时情绪也往往处于一天中最糟糕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等。二、焦虑症睡眠障碍特点1.入睡困难:常常躺在床上思绪万千,难以平静下来,大脑持续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导致入睡困难。2.夜间易惊醒:睡眠中容易因噩梦或突然的恐惧醒来,醒来后感到心慌、焦虑,难以再次入睡。3.浅睡眠增多:睡眠较浅,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或动静吵醒,睡眠过程中感觉一直在做梦,睡眠质量差。4.与焦虑情绪同步: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焦虑情绪的波动密切相关,当焦虑情绪加重时,睡眠问题也会更明显。5.睡前焦虑加重:临近睡觉时间,焦虑情绪会逐渐加重,担心自己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导致的睡眠障碍,都要重视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剧烈运动。如果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整。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更加敏感
有氧运动、瑜伽和团体运动被认为对抗抑郁效果显著。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增强心肺功能。瑜伽结合了身体姿势、呼吸控制和冥想,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自我意识,从而减轻抑郁症状。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和舞蹈,提供身体锻炼,还能增强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抑郁症吃中药还是西药效果好
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选择中药和西药。西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起效较快,疗效确切,但可能伴随副作用。中药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通过调理整体机能,改善症状,副作用较少,但起效较慢。综合来看,轻度抑郁症可优先考虑中药,中重度抑郁症则建议结合西药治疗,具体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现哪六种情况说明抑郁症加重了
抑郁症加重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持续加重、兴趣丧失范围扩大、睡眠障碍加剧、食欲显著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极度低下、自责或内疚感增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此外,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退缩、日常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对未来的绝望感加深,以及身体症状的加重。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抑郁症睡不着觉咋办
抑郁症患者睡不着,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作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放松身心、避免刺激性物质、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改善。1.建立规律的作息:尽量保持每天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要例外。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身体逐渐适应规律的睡眠模式。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减少噪音和干扰,可以考虑使用耳塞或眼罩。3.放松身心:在睡觉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水泡澡。有助于降低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程度,为入睡做好准备。4.避免刺激性物质: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会干扰睡眠周期,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睡眠障碍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和抑郁症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听舒缓的音乐,也可以适当参加户外团体活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抑郁症中医能治好吗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表现更为显著。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中药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疏肝解郁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调理、情志调理以及中医养生法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调理脏腑功能、调畅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中医治疗抑郁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治疗。在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西药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重度抑郁症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重度抑郁症可能会引起生理机能严重衰退、心理创伤不断加剧、认知功能全面受损、社会功能彻底丧失、自杀风险大幅攀升等方面程度。1.生理机能严重衰退:随着病情恶化,患者睡眠严重紊乱,要么彻夜难眠,要么嗜睡不醒。食欲大幅下降,体重急剧减轻,身体抵抗力变差,频繁生病。长期的精神压力还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各种躯体疼痛如头痛、背痛接踵而至,身体每况愈下。2.心理创伤不断加剧:负面情绪愈发浓烈且难以排解,焦虑、绝望、无助感充斥内心。对自我认知极度扭曲,过度自责、自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3.认知功能全面受损:记忆力严重减退,刚发生的事转瞬即忘,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进行正常思考和学习,思维变得迟缓,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下降。4.社会功能彻底丧失:与家庭人员关系疏远,无法承担家庭责任,工作或学业无法继续,频繁旷工、旷课,最终失去工作或辍学,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5.自杀风险大幅攀升:这是最严重的后果。患者觉得生活毫无希望,自杀念头不断涌现,且因病情恶化导致行动力下降,更容易付出行动,生命随时处于危险边缘。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身边人的情绪变化,若发现长期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关心并建议就医。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尝试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交活动,当情绪低落时,及时向他人倾诉,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窦性心律不齐跟抑郁症有关系吗
窦性心律不齐与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但两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相互影响。1、心理因素影响心脏功能: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心脏功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能引起心率波动。2、心脏问题加重抑郁症状:反之,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可能因心悸、胸闷等症状产生担忧、恐惧情绪,长期以往可能加重或诱发抑郁症状。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患有抑郁症或窦性心律不齐,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身心健康。若出现心悸、胸闷或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抑郁症一级到十级怎么治疗
抑郁症一般可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部分资料中提到的抑郁症十级划分并非专业医学标准分类,因此以下依据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进行说明),不同等级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轻度抑郁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集体心理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等。2.中度抑郁症: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3.重度抑郁症:住院治疗:患者可能已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需住院接受系统治疗。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必要时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电休克疗法,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以治疗重度抑郁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社会支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参加团体活动,有助于身体恢复。请注意,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抑郁症是病吗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就医,然后遵医嘱合理治疗。抑郁症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或“心情不好”,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一般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伴随焦虑、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价值感降低、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抑郁症的成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等。因此治疗抑郁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应该给予理解、支持和关爱,鼓励患者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相关专家

杨丽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肾病科

杨波 副主任医师
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
中医内科

闫雨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皮肤美容科

金津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男科

银河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