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
就诊科室:内科中医科康复科
相关推荐
睡眠瘫痪的REM睡眠肌张力缺失机制是啥?
REM睡眠肌张力缺失机制有神经递质调控、脑干网状结构作用、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神经环路参与、基因和遗传因素等。1.神经递质调控:在REM睡眠期,脑干中的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神经冲动传导,使肌肉处于低张力状态,导致肌张力缺失。2.脑干网状结构作用:脑干的网状结构中有特定区域参与调控REM睡眠肌张力。这些区域在REM睡眠时激活,发出抑制性信号,阻止肌肉收缩,防止在做梦时身体做出动作。3.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REM睡眠期间,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被抑制,减少了对肌肉的神经冲动发放。这种抑制使得肌肉无法接收到有效的收缩指令,从而表现为肌张力缺失。4.神经环路参与:存在复杂的神经环路,连接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共同调节REM睡眠肌张力。这些神经环路的精确活动确保了在REM睡眠时肌张力的适当降低。5.基因和遗传因素:部分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可能影响REM睡眠肌张力缺失的正常调控机制。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在REM睡眠时肌张力调节出现异常,增加睡眠瘫痪发生的可能性。睡眠瘫痪发生时不要惊慌,尽量放松身体,可先尝试转动眼球、动手指脚趾等,逐渐恢复肌肉控制。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睡前不看刺激性内容。卧室环境应舒适安静,避免压迫身体。若频繁发作影响生活,及时就医检查,排查潜在疾病。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3125次浏览
2025-03-29
下肢瘫痪脑积水怎么治疗
下肢瘫痪合并脑积水,可通过药物治疗、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口术、物理治疗、心理支持方法治疗。一旦出现下肢无力、瘫痪,且伴有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366次浏览
2025-03-27
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会瘫痪吗
脑内多发缺血性病变可能会导致瘫痪,但这并非必然结果,取决于病变的位置、范围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尽早治疗,能够减少后遗症。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581次浏览
2025-03-21
脊髓损伤导致瘫痪腿脚能摇摆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脊髓损伤后腿脚能摇摆,可能是由于脊髓部分功能恢复或脊髓休克期结束所致。脊髓休克期是指损伤后脊髓功能暂时性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随着休克期结束,部分反射活动可能恢复,导致腿脚出现不自主的摇摆或抽动。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评估,明确损伤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改善运动功能和减少痉挛。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6809次浏览
2025-02-26
瘫痪老人身上出现紫块是什么原因
瘫痪老人身上出现紫块,可能由血液循环障碍、外力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皮肤病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1、血液循环障碍:瘫痪老人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局部淤血,进而出现紫块。治疗时,可通过定时翻身、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地奥司明片等。2、外力损伤:护理过程中,若动作不当,可能造成老人皮肤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形成紫块。对于轻微损伤,可在受伤24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3、凝血功能异常: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等问题,使得凝血功能异常,皮肤容易出现紫块。治疗时,需要就医检查凝血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片、氨甲环酸注射液等。4、营养不良:瘫痪老人如果营养摄入不足,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营养素,会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凝血功能,导致紫块出现。在饮食上,应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西红柿、苹果等,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制剂。5、皮肤病:某些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也会使老人皮肤出现紫块。对于过敏性紫癜,需寻找并避免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老年性紫癜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破损。在日常生活中,照顾瘫痪老人时要格外细心,定时为老人翻身,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护理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袁玲玲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6556次浏览
2025-02-21
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怎么治疗
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训练、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1、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腺苷钴胺片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瘫痪症状。2、物理治疗: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按摩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和改善瘫痪症状。3、运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能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手术治疗:脊髓损伤较严重的患者,如存在脊髓压迫或脊髓断裂等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脊髓减压术、脊髓修复术等,有利于恢复脊髓的正常功能。5、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3441次浏览
2025-02-20
腰间盘突出扎针灸瘫痪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腰间盘突出扎针灸瘫痪了可能是操作不当、并发症或感染、病情严重、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进行治疗。1.操作不当: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若医生技术不熟练或操作失误,如针具消毒不彻底、进针角度或深度不正确,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严重时导致瘫痪,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就医,根据损伤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可能包括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等,减轻神经压迫。康复训练则包括肢体功能位置摆放、被动和主动活动,以及运动疗法等,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2.并发症或感染:针灸后若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导致严重炎症反应,影响神经系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对于已出现的瘫痪症状,需结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进行恢复。3.病情严重:腰间盘突出病情严重,神经根已受严重压迫或损伤,针灸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神经功能,对于此类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术后结合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针灸治疗的耐受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在针灸后出现异常反应,对于出现瘫痪症状的患者,需立即停止针灸治疗,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5.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因对针灸治疗的恐惧或焦虑等心理因素,导致主观感受上的瘫痪症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同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腰间盘突出患者扎针灸后出现瘫痪,需立即就医并查明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6773次浏览
2025-02-16
终板炎会瘫痪吗
终板炎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瘫痪,但是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积极进行治疗。终板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通常与腰椎退变、老化等因素有关,常发生于相邻椎体之间。在椎间隙的椎间盘部位,上缘和下缘都有可能会出现终板炎。虽然终板炎可能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它对周围神经并没有明显影响,因此通常不会导致瘫痪。然而,如果病情严重且未经及时治疗,终板炎可能会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等疾病,极少数情况下,当炎症造成化脓性感染,脓液流至椎管压迫神经时,也可能导致瘫痪,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对于终板炎患者,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鱼、虾、奶制品、豆制品等,给腰部热敷以缓解不适症状。
赵毅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7515次浏览
2025-02-04
右瘫痪是补气还是补血
右瘫痪患者往往气血都需要调理,难以简单区分侧重补气还是补血。瘫痪多因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气虚会导致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液无法充分滋养肢体,血虚则肢体失于濡养,也会加重瘫痪症状。一般来说,在治疗中常气血双补,通过补气增强气的推动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补血使肢体得到充足营养,利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3614次浏览
2025-01-25
瘫痪病人怎样补气血补血
瘫痪病人补气血补血可从多方面着手。饮食上,多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食物,可熬制红枣桂圆粥、猪肝汤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煲汤。还可以将中药制成膏方服用,方便且药效持久。一些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中成药,如八珍颗粒、八珍汤、四物汤,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也可适当服用,以此改善气血状况。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731次浏览
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