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两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药物影响、心脏疾病、其他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心脏器质性病变、心脏非器质性病变、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去医院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配合医生治疗。
一、窦性心动过速
1.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饮茶或咖啡等,这些因素可以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对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后心率可恢复正常。
2.病理性因素:包括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增加每分钟10~15次;贫血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携带氧气,导致心率加快以代偿。对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以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替洛尔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降低心率。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以刺激心肌细胞,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此外,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引起反跳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咨询医生对用药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4.心脏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衰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全窦房结消融术、窦房结改良术等。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需慎重选择。
5.其他因素:如低血压、休克、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有助于预防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脏器质性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伴发心功能不全、严重心肌炎等。首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颈动脉窦、刺激咽喉部产生呕吐反射等。若无效,可使用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考虑电复律。
2.心脏非器质性病变: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3.药物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抑郁的三环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引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咨询医生对用药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4.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导致室上性心动过速。若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或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考虑射频消融术以达到根治目的。
5.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如心梗、冠心病患者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可能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由心脏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吃清淡的食物,还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度做舒缓的运动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