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正准备结束上午的门诊工作,一位中年患者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安。
“医生,我最近肚脐周围总是隐隐作痛,摸上去好像还有个肿块,您能帮我看看吗?”患者焦急地描述着自己的症状。我仔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并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在他的腹部,我注意到了一个可触及的肿块,随着呼吸而轻微移动。
为了明确诊断,我建议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患者的腹白线区域存在一个疝囊,这是典型的白线疝表现。白线疝是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腹上疝。
白线疝的形成原因:
先天性因素:腹白线发育不全,局部组织薄弱。
后天性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内压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等)等,都可能导致腹白线处出现薄弱点。
白线疝的解决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疝囊较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包括佩戴腹带、避免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原发病因。
手术治疗:当疝囊较大、症状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疝囊切除、腹白线修补等。
这位患者的情况属于后者,因此我们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疝囊被成功切除,腹白线得到了修补。术后,我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进行复查。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腹内压增高,如积极治疗慢性咳嗽、改善便秘等。
注意腹部保护,避免外伤和手术切口感染,防止腹白线处出现新的薄弱点。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腹部异常情况,如腹部肿块、疼痛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患者的腹部肿块消失了,疼痛感也明显缓解。复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良好,腹白线得到了有效修复。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我也为他的康复感到欣慰。通过这次诊疗经历,我们再次认识到了白线疝的危害和治疗的重要性。大家不要忘记动动自己的小手点赞哦![大笑]



















